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汇总6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1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 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 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
(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 太平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积,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平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3)填图册:P.1。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2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首先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最后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重视和关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了解天气预报,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措施: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六部分:
1.突破教材安排的顺序,将天气和气候安排在两个板块进行学习,最后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第1小组描述天气及有关的成语,第2小组描述与气候和气候有关的成语。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师生运用“三板”绘制天气符号简图。
4.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状况。
5.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6.做一做:课堂小结,完成相关作业。
设计依据
采用多媒体及地理“三板”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优势和自身教学条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师提问:
1.每天坚持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为什么?,你是怎样收看天气预报的?
2.介绍你说看到的在6月20日期间安阳形成的11级大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于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天气对户外活动、交通、农业生产、航海、军事等的影响)(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讲授】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什么是天气?天气的概念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天气的特点(短暂性,易变)。
3.将学生分组,开展第一轮竞赛活动。
学生分成2个小组,要求各组同学通过讨论,1组的同学写出有关天气的成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内涵是什么) ,第二组同学判断下列词语和诗句反映的是否是天气,并说明理由(加深理解和应用,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活动】认识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
2.(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
3.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并熟悉天气符号。
4.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看云识天气、农谚、广播、报纸、电话(121)、上网、电视等。
2.仔细观察并议一议,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绿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区。白色越浓,云层越____,降水量越____。
3.学生根据展示的天气现象,绘出天气符号。
(图文结合。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4、展示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图,由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讲授】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提出问题:
1.今年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是什么?播放视频并介绍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展示并介绍我国北方的气候景观,学生也可以自行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对天气的学习,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我们安阳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异同。
【活动】环境质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提出问题并思考
1.安阳地区去年冬天的严重污染,排名倒数第一的现实状况以及今年的重视环境治理后的蓝天白云,说明了什么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出示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3.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我们城市的大气环境?
讨论:
1.环境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2.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判断出各城市空气质量优劣。
3.角色扮演:以市民、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工厂老板、农民等角色来说说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练习】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卫星云图是由( )拍摄的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图像。在此图上,蓝色代表( ),( )代表陆地,白色代表( )。蓝色、绿色代表的天气状况是( )。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约(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最低出现在( )月。南半球海洋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
3.无论一月还是七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是受( )因素影响造成的。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①济宁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②台风“龙王”在福建省登录,滞留时间长达10个小时
③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④未来的24小时内,将有6-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8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林地
B.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D.降水的多少与卫星云图上的白色深浅无关
【作业】布置作业
地理读本:基础梳理部分填写;并进行课外调查,调查红水河的污染状况,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4
世界居民和国家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5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精选推荐
- 初一地理教案最新(通用9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
- 地理教案模板教案范文精选20篇
编写教案时,教案中教学步骤要具体、明确,各步骤衔接要自然、紧凑。好的地理教案模板教案范文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
- 高中教案2025地理精选11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如何撰写优秀的高中教案2025地理?这里分享一些高中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推荐10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
-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大全(实用10篇)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板书设计,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优秀的高中...
- 怎么写教案高中地理通用12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下面是一些怎么写教...
- 高一地理教案模板合集12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有序、连贯。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高一地理教...
- 地理教案模板通用(精选14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要怎么写地理教案模板通用呢?下面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