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音乐教案

《中国娃》音乐教案【精选九篇】

2024-08-12 16:43

《中国娃》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娃》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娃》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

2、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和欢乐情绪。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

难点:学说儿歌

活动准备:

1、新年大礼包:鞭炮一串、红包一个、唐装一件。

2、音乐《恭喜你》。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唱一唱,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

(1)、播放《恭喜你》歌曲“这是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讨论:

“为什么大家要相互恭喜呢?”

“原来再过一天就要过新年了,过新年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2、猜猜大礼包里有什么,并学说儿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礼包,里面是我准备过年的东西,大家猜猜里面有什么?”

(1)出示鞭炮:“这是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念儿歌:过新年呀咚咚锵,真热闹呀咚咚锵,送你一串大鞭炮,咚咚锵。

“过年我们为什么要放鞭炮?还有什么时候要放鞭炮?”(交流)小结:大家碰到喜庆事儿,都会放鞭炮。

(2)、出示红包:“这是什么?为什么您们都觉得是红包呢?”

教师念儿歌:送你一个大红包,咚咚锵。

“你收到过红包吗?”

小结:过年的时候,大人们都会给小孩红包,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

(3)、出示一件衣服的轮廓图:“这是什么?它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吗?”

教师念儿歌:送你一件唐装,咚咚锵。

教师小结:唐装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

3、改编儿歌“过新年要准备这么多东西,我们将它们编进里戈里说一说。”

如:过新年呀咚咚锵,真热闹呀咚咚锵,送你一串大鞭炮,咚咚锵。

恭喜发财,咚咚锵,咚咚锵

播放音乐《恭喜你》,幼儿随老师一起说一说。

《中国娃》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三段分别表达的内容与含义,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祖国与家乡最值得骄傲的事物,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知识铺垫: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调查祖国、家乡最值得骄傲的事物有哪些;《我骄傲,我是中国娃》诗歌光盘、教学挂图1幅。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讨论带来的祖国、家长最值得骄傲的.事物图片,一起分享交流。

2、教师引出诗歌内容,有感情地示范朗诵诗歌。提问:诗歌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提到了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

3、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逐段分析理解并朗诵诗歌。

(1)、出示第一段挂图,引导幼儿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值得我们骄傲。

(2)、出示第二段挂图,引导幼儿说出祖国的名胜古迹,并结合诗歌分析它们的特点。如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像我们挺直的脊梁;长城是古时候抵御敌人的城墙,像伸展的手臂保护着我们等。

(3)、出示第三段挂图,说说中国最令我们值得骄傲的事情与时刻有哪些,体验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自豪感和骄傲感。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集体朗诵、分组朗诵、个别朗诵。

5、教师小结:这些地方为什么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因为它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进一步激发幼儿作为一名中国娃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娃》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及姿体表现能力.

2、 了解图谱的节奏及符号代表,并根据图谱学会拍打节奏.

3、 学会跟音乐进行演奏,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合作的

活动准备:

1、 图谱一幅;彩球人手一份; 各种小乐器。

2、 歌曲《娃》;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美。

1、出示课件.

2、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跟音乐做徒手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3、集体跳彩球舞,进一步熟悉音乐.

二、出示图谱,学习音乐节奏.

1、利用图谱学习各种节奏.

2、能用乐器根据图谱的各种节奏型进行拍打.

三、幼儿集体演奏.

给每组幼儿不同的乐器进行听音乐演奏,教师进行指挥.并根据班级情况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四、延伸活动:

邀请客人进行参加演奏活动.

《中国娃》音乐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歌曲《中国娃》、《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教学目标

1、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2、在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时,能相互配合,做到统一、和谐。

三、教学重点

充分发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欲望。

四、教学难点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作。

五、教学用具

歌曲范唱录音、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少年时代是充满歌声的时代,我们在歌声里学习,在歌声里生活,在歌声里成长。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寻找快乐的源泉。

出示课题(乘着歌声的翅膀)。

2、学唱歌曲《中国娃》

(1)听赏歌曲,整体感受

这是一首带有民间风味的通俗歌曲。歌词看似大实话,却蕴含着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曲调十分上口,既流畅又好听。

(2)随乐学唱,突破难点。

演唱时,要注意普通话的标准及儿化字的自然运用,唱中带说,结合紧密,节奏平稳,行腔流畅。

(3)抽班里演唱好的同学进行独唱,其他同学伴唱并做律动。

3、学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播放flash《三个和尚》

提问学生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老师补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三个和尚》相反的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1)听赏歌曲,整体感受。

这是一首颇具号召力的通俗歌曲。歌词平时质朴,富于民间风味,赞颂了团结一致、勇往无前的精神。曲调劳动号子风格浓郁,流畅有力。

(2)随乐学唱,突破难点。

演唱时要有高亢的声音力度、朴实的声音色彩。前半部分要唱的沉稳、细腻,后半部分则要唱出气势和豪情,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最后的延长音要唱足节拍,声音要丰满。

(3)分角色进行演唱。

引导学生在念词部分加入简单动作。

(4)动作创编

为歌曲创编形体动作并进行表演。比如:请一个同学独唱,其他同学做划船的律动并随声附和。

4、课堂小节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通俗歌曲,歌曲当中朴实无华、团结一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唱的都很好,而且配合默契,希望大家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娃》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印章在我们生活中的功用。

2、 爱听诙谐故事,体会皆大欢喜的快乐。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的各种印章(姓名、单位印章和玩具印章)、铅画纸、放大的图画书《爱盖章的国王》

活动过程

1、 重现经验

(1)敲印各自带来的印章。

(2)识别印章用什么做的,上面写着什么,谈论什么时候人们会用到它。

(3)了解印章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签名方式,既美丽又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2、 听故事,体会故事的诙谐

(1)了解故事名称,猜一猜,国王可能什么时候盖章。

(2)听故事,观察画面上国王盖章的地方

(3)看看说说,为什么大家看到国王头疼极了。

(4)想一想,国王该怎么办,既能不停地盖章,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5)从故事中找到答案,并联系生活经验,谈论平时接触的玩具印章。

3、 与同伴自由合作一幅印章画。

活动延伸

开个模拟印章店,按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印章,为大家做贺卡。

活动反思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娃》音乐教案6

一、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体验作为中国好娃娃的自豪。

二、活动准备

钢琴。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理解歌词

1、首次欣赏

T: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长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听听中国娃娃是唱了什么?(初步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2.再次欣赏

T:中国娃娃长什么样?中国娃娃住在哪?(引导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内容,老师用歌曲乐句进行总结,例如:小朋友说:我听到黑眼睛黑头发,老师就唱:黑眼睛,黑头发。

(二)寻找旋律节奏

T:中国有很多的宝藏,它们都藏在歌曲里,我们来找找看,每个音代表一个宝藏,听一个音拍一个音。(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出节奏)

(三)唱歌曲

1.初步跟着音乐唱歌曲

T:中国娃娃用歌声来夸夸自己。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轻声演唱,老师对于歌词做进一步的引导。)

2.再次演唱

T:中国娃娃站得稳,跟着音乐去介绍中国的`特别地方。(引导幼儿唱准音高。)

3.动作表现

T:中国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用动作来告诉外国朋友,在歌曲的最后一句结束时用动作介绍。(引导幼儿在歌曲最后创编一个表现的动作。)

操作提示

从音高上看最低音是低音1a,因此老师可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移调,找到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区。老师在幼儿初步会唱歌曲后,可对歌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用跳音和连音表现歌曲,例如:第一小节中的前半小节3 6可用跳音表现,后半小节l、 2可用连音方式演唱。

歌曲中有一些是上下跳动的音程,孩子在表现的时候容易出现不稳定。老师可利用情景性的语言,根据幼儿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例如:中国娃娃要立起来,站得稳不跌倒,引导幼儿控制上下跳动的音。又如:中国娃娃脸圆圆的,个个有精神,暗示幼儿唱歌口型圆,打开。

附:儿童歌曲《中国娃娃》

黑眼睛,黑头发,中国娃娃好娃娃。东海边,天山下,

到处都是我们的家。是你,是我,是他,都是好娃娃,都是好娃娃。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汉字》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反思音乐版本3中班语言《月亮的味道》公开课视频送动态PPT教案动画视频

《中国娃》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不同肤色小朋友的图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经验交流。

(1)出示不同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中国小朋友。

(2)中国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还有谁?

(3)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活动材料上观察与操作。

(1)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最爱吃什么?

(2)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选择餐具和食物。

(3)鼓励幼儿学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3、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

(2)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3)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

4、感受祖国真大。

(1)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2)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是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南方是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啊!祖国,妈妈,你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中国娃》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中国娃》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采访客人:

1)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介绍教师的民族:满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藏族歌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课件1:无画面)

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

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

2)歌词美??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3)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

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松原赞歌》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松原赞歌》。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