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成语故事
秉烛夜游成语故事
【成语】: 秉烛夜游
【拼音】: bǐng zhú yè yóu
【解释】: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出处】: 《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举例造句】: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成语故事】: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扩展阅读:
明皇秉烛夜游图
【作者介绍】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大乱,不求仕进,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又自号青丘子。明初,应朱元璋征召入朝纂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秋,书成,擢为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就,返归乡里。后因受知府魏观案件的株连而被杀,时年三十九岁。
高启是明初最重要的诗人,与其同时的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而成就独出众人之上。在创作上他主张“师兼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独庵集序》)。他的诗歌取径较宽,对历代诗人的长处均有所承择,尤善于学习唐人歌行、七律,才思壮逸而不剑拔弩张,文辞秀美而不错采缕金,使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为之一变。可惜死于盛年,未能脱尽模拟的痕迹而自成一家之体。
高启的遗诗近两千篇,明徐庸编为《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清金檀有《高青丘诗集注》。另有文集《凫藻集》五卷和词集《扣舷集》一卷行世。
精选推荐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
-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坑儒焚书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