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讥成语故事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青有为,很有才华。二十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由于他知识丰富,才能杰出,很受文帝的赏识,很快便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并让他负责修改过去制定的法令、制度。由于在修改法令、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握有大权的公卿、大臣,因此,当汉文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贾谊为公卿时,受到这些人的诋毁。后来,汉文帝也渐渐地疏远了他,把他调离了京城。
多年的实践使贾谊认识到,诸侯王的权势过大,各种制度还不够严密,加上外族的侵扰,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于公元前174年向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这就是著名的《陈政事疏》。在奏疏中,贾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建议汉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求长治久安。这道奏疏言词恳切,说理性强,深深地打动了汉文帝的心,因此,很快便被汉文帝采纳,对巩固中央集权的西汉政权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奏疏中,贾谊谈到过去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强调指出了新法中的口赋制度所带来的弊病。他认为,口赋制度虽然刺激了生产,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风俗习惯,对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引起婆媳,姑嫂关系紧张,常常为一些小的利害冲突而发生争吵,反过来责问、讽刺对方[原文是:“妇姑不相说(同 “悦”),则反唇相稽”]。
贾谊通过这一事件,劝说汉文帝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人们用“反唇相讥”(“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指双方在发生争执时反过口来讽刺、责问对方。
精选推荐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
-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坑儒焚书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