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途知返的成语故事
关于迷途知返的成语故事
【拼音】 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 释】 迷途:迷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指知错就改。
【示 例】 夫~,往哲是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义词】 悬崖勒马
【反义词】 执迷不悟
【英 文】realize one's errors and mend everyone's way
【德 文】seinen Irrweg erkennen und umkehren
【解释】: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自】:《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示例】:夫~,往哲是也。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义词】:悬崖勒马
【成语故事】
在我国南朝时候,南齐有个叫陈伯之的人,他曾经担任江州刺史。南齐灭亡后,他仍然担任梁朝江州刺史。然而他对梁朝心存芥蒂,并听信了部下邓缮的教唆,于是起兵反叛。结果被击败,只好过江投奔了北朝,做了北魏(鲜卑族人建立的王朝)的平南将军,统帅淮南一带地区的军队,与梁朝对抗。
梁武帝萧衍委派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领大军北伐,萧宏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与陈伯之对垒。萧宏令其记室(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丘迟写信给陈伯之,说明只要他肯反正,梁朝将对他过去的行为既往不咎,只要他肯回头,可继续在梁朝为官。
丘迟在信中这样写道:“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意思是:走错了路而知道回头,是古代圣人所赞许的,错路走的还不远就能改归正道,是历来的经典中所推崇的。陈伯之读了信后,翻然悔悟,决然离开了北魏而回归了梁朝。而丘迟《与陈伯之书》,一时成为了人们传诵的名著,并被收集在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而“迷途知返”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比喻走了错误的道路而自知改正。
其实,“迷途知返”最早的起源是在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著名的《离骚》中就有意思相同的说法。诗的原文是: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返。
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
将始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我懊悔没有把路的方向仔细查看,
让我停止前进吧,我要立刻回转。
把我的车掉过头来向着正确的路,
趁着现在走错的路还并不算太远。
精选推荐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
-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坑儒焚书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