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故事
关于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不可同日而语
【汉语注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的意思】: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异太大,不能相提并论,不能放在一起来比较。
【不可同日而语的近义词】:不可比拟、不可同年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的反义词】:相提并论;
【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
战国时期,苏秦希望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对付秦国。他为了实现这个主张,先到赵国开诚布公地对赵王说:“当前贵国西有常山,东有清河,南有河漳,北邻燕国,秦国虎视眺耽想把贵国吞掉,迟迟不敢举兵是担心韩魏两国打它的主意,可是秦国一旦占有了韩、魏,那么贵国就大祸临头了。贵国军队有几十万,战马几万匹,战车几千部,粮食够吃十年,疆域有两千多里。想当年,尧没有什么地盘,舜也无一点土地,却能占有天下。禹不足一百个部属却成为德高望重的诸侯领袖。成汤和周武王也不过三千名士卒,战车三百辆却也做了天子。这是为何呢?因为他们具有卓识远见。圣明的君主能够知己知彼,不必上战场就对胜负存亡心中有数了。目前六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如果你们齐心同力合成一体,共同付伐秦国,那秦国必定失败。你们现在没有深谋远虑,只一味盘算着屈服于秦国做人家的臣子。你们应该知道打败敌国和被敌国打败,别人当自己的臣子和自己当别人的臣子,这两种境遇不可同日而语呀!我的意见请大王深思!”赵王实事求是地表示自已对苏秦的主张很感兴趣,深思熟虑后决定封他为武安君,给他一百辆车子、两万两黄金、一百双白璧和许多霓裳羽衣、绸缎衣物,让他去劝说其他几个国家。
【不可同日而语例句】
宋.沉作喆《寓简》卷八:“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一面走,一面观看那新发达的市面,以及种种都市化的娱乐,便想到现在挣钱的法门比起他做‘土皇帝’的当年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础上面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造句】
我们现在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和改革开放以前的生活来相比,那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探险与一般的外出旅行、走马观花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往往是九死一生,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精选推荐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
-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坑儒焚书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