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舍牛的历史典故
齐王舍牛:讲述孟子以牛为例,游说齐宣王的故事。后来,“齐王舍牛”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帝王对臣民的恻隐之情。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齐王舍牛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齐王舍牛
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等国,一度曾经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有一次,齐宣王要孟子跟自己谈谈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历史。孟子一向主张“民贵君轻”,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便推说自己不太清楚。如果要谈,他可以谈谈王道的事。齐宣王听了,便问:
“那么你说说看,一个国君要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称王天下呢?”
孟子说:“我认为,一个国君,只要他能安抚人民,保护人民,那么他就可以称王天下。”
“那么,像我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呢?”齐宣王问。
“可以。”孟子点点头说。
齐宣王听了,又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我是从大王的近臣和我说起过的一件事上推测的,我感到大王很有仁爱之心。”孟子说。
“什么事?”齐宣王又问。
孟子讲了以前的一件事:
有一天,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一个差役牵着一头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喂!你把牛牵到哪儿去?”
差役回答道:“牵去杀了,用它的血涂在祭祀用的钟上,用它的肉作为祭礼。”
大王看到那头牛似乎在发抖,很怜悯它,说:
“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恐惧颤抖的可怜样子,就好像一个没有罪过的人,被无辜地押上刑场一样。”
差役听了,问:“好吧!我放了它!那么是不是不要再用牲畜的血涂在祭祀的钟上了呢?祭礼要不要举行了呢?”
大王说:“祭礼怎么能废除呢?用只羊来换下这头牛吧!”
孟子说完了这件事,最后说:“大王,你连杀一头牛都不忍心,那么对老百姓一定是很仁爱的了。有了这种仁心,你一定可以称王天下的!”
齐王虽然认为孟子讲得很有道理,但他并没有采纳孟子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过了不久,孟子也便离开了齐国,到别国去游说了。
后来,“齐王舍牛”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帝王对臣民的恻隐之情。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
- 历史典故:中山狼
导语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 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
葛贤,即葛成,织工。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斗争的领袖。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欢迎各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