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乐毅大破齐国
历史典故:乐毅大破齐国
乐毅大破齐国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他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愍王率齐军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的势力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愍王因此而骄矜自满,甚至想吞并二周,自己做天子。齐王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所有的诸侯国都对他十分不满,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
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召来乐毅,与他商议怎样攻伐齐国,乐毅说:“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但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乐毅出使赵国,然后又派使者联合楚、魏,还通过赵国旁敲侧击,暗示攻打齐国可获得利益,以此来诱导秦国。各诸侯国都受过齐国欺凌,都愿意与燕国联合去攻打齐国。
前284年,讨伐齐国的战争开始了。燕王调集全国所有的军队,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同时,秦太尉斯离也率领军队和韩、魏的军队会合,赵王还任命乐毅为相国。这样,秦、韩、魏的军队就由乐毅统一指挥。齐愍王得知消息后,迅速调集所有军队,与联军会战济西,结果齐军主将指挥不力,致使齐军大败。
乐毅见胜负已定,让秦、韩两国军队先回国,答应以后会重谢他们。派魏国军队攻占原属宋国的土地,命令赵军收复河间。然后亲率燕军,径直追赶败逃的齐军。
乐毅身旁的谋士剧辛觉得有点不妥,建议道:“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我们依赖各国的协助才可以大败齐军。现在应该及时攻占边境城镇,扩大我们燕国的疆域,这样才是长远之计。您现在经过境内外这些城镇,却不准备去攻占,反而打着旗号要深入腹地。这种做法,对齐国其实没什么损害,我国也得不到好处,却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乐毅说:“你的目光未免太短浅了,齐王骄横暴虐,任用阿谀谄媚之人,而不相信忠臣贤士,在国内横征暴敛,百姓早就对他不满了,没有民心。现在齐军打了败仗,我们乘胜追击,深入腹地,齐国肯定大乱,齐国百姓肯定会背叛齐国,依附我们,这样我们征服齐国也就不远了。我们现在不乘胜追击,一旦齐王痛改前非,体恤下属,爱惜民众,那我们再要图谋齐国就难了。”
剧辛这才恍然大悟,暗暗佩服乐毅的才识。于是乐毅继续率军深入。齐国百姓果然大乱,齐愍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跑,后来在鼓里被楚国将军淖齿杀死。乐毅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像当年齐国抢劫燕国一样,燕国军队将齐国的金银珍宝和贵重物品都运回燕国。燕昭王无比高兴,亲自前往济上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并把他留下来招降还未投降的城邑。
乐毅严肃军纪,禁止抢掠,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苛的法令,改善过去的政治,齐国人民欢天喜地。燕军长驱进军,如入无人之境。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更设为郡县治理。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
- 历史典故:中山狼
导语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 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
葛贤,即葛成,织工。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斗争的领袖。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欢迎各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