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的致富法则
离开越国后,范蠡隐姓埋名来到齐国。到齐国之初范蠡“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地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春秋末年的齐国处于今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诸侯国,富有经商天赋的他不久便受到感染,决计易农为商。
他的经营策略大致有5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市场行情,如阴阳五行,轮回循环,变动不居;大地时旱时涝,谷物时丰时欠。旱时造舟船,涝时修车马,以备后乏,这是万物之理。其次,知道战争要爆发,就要积极做好战备,了解各类货物需求的时令,才能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再次,商品价格,瞬息万变,物价贵到极点,越然下跌,贱到极点,必定攀升。当商品昂贵之时,就应毫不犹豫迅速抛出,视之如粪土而不惜:当商品低廉之际,又要毅然乘时买入,视同珠玉而倍加珍惜。第四,积贮货物,务求完好,以防日后滞销。易腐易蚀的货物,即使价格再高,也不要长期存留,不能轻易固积居奇。同时,水纳百川,奔流不息,方能汇成大江大河。货币也是一样,如果让资金积滞不用,就会成为一堆死钱。只有使它周转不息,才能变成与日俱增的利润。
拥有如此卓越超前的经营思想,范蠡自然迅速发家致富,“致产数十万”而名闻齐地。齐国国君田常决定授范蠡以相印,带领齐国百姓共同致富。面对田常的任命,范蠡考虑再三还是觉得经商比从政安全且富有价值,但公然抗命不从就有可能死于田常的刀下,于是权衡利弊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离开齐国以后,范蠡来到了宋国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并改名为朱公,此后便有了陶朱公之名。当时的宋国,正是殷商后裔的聚居地。殷人素有经商的传统。足迹广布,此后原为民族称谓的“商人”一词也就转化为商贾的专称。宋国的陶邑,虽然城市不如齐国都城那样宏大,但处于万商云集之地,百货汇流之所,极利经商致富。入陶邑的陶朱公更是如鱼得水。
据说,范蠡这套理论不仅使自己致富,还指引着他人致富。曾有一人慕名来到陶邑,向陶朱公请教致富之道。陶朱公在充分了解此人特长和结合市场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以后,为他指引了一条生财之道。这位士人听后茅塞顿开,果然迅速发家致富,10年之间获利千万金。此人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猗顿。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
- 历史典故:中山狼
导语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 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
葛贤,即葛成,织工。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斗争的领袖。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欢迎各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