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七百里之战的历史典故介绍
火烧连营七百里之战的历史典故介绍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大战坡是猇亭之战,火攻连营七百里的前锋阵地。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皇位,号照烈帝。登位后,刘备执意孤行,一心要为关羽报仇,统帅20万兵马进攻东吴。开战之初,蜀军顺利攻下吴国巫县,直取秭归。之后,便沿长江两岸,经夷七百余里,安营扎寨40多处,并用树木编成栅栏连起军营形成长蛇阵。刘备布下天罗地网,坐等吴军来攻,誓要灭敌无回。
公元221年岁末,东吴第四任都督——陆逊,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带着孙权赐给的宝剑印绶,统帅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5万兵马,水陆并进,沿江而上,直奔宜都。陆逊在弄清蜀军首、尾兵营、两岸兵力布署后,又在大将徐盛、丁奉的陪同下,骑马察看了荆门山至宜都江南的地形、地物,最后选中距江北蜀军前锋20里,江南蜀军前锋30里,吴军大本营宜都20里的一片岗坡地——大战坡,设为前锋帅府。此地居高临下,能攻能守,便于回旋。同时,长江、清江于此汇合,水陆军更是易于统一指挥。
大战坡上,一下子变成前锋帅府地,扯起了镇西大将军——“陆”字帅旗。可是,在众人眼里,陆逊不过一介书生,根本担当不起一军之帅的重任。不仅刘备、关羽瞧不起他,就连吴军将领也都没把他放在眼里。陆逊并不理会众人的轻视,照例升帐议事,在大战坡上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众将勉强参加。将军们看到蜀军步步逼来,得寸进尺七百余里,异口同声地要赶快与蜀军交锋,将敌人赶回西蜀,给刘备一个下马威。陆逊却不紧不慢的说:“主上命我为大将,督军破蜀。我自有办法,众将现只需坚守阵地,到时听我调遣即可,不必急攻。”大将周泰起身说:“主上之子孙恒被困守于夷陵城中,内无粮食,外无救兵,望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孙恒,以安主上之心。”陆逊说:“我素知孙恒深得军心,定能坚守,不必救之,待我们破蜀后,他们自然解围。”众将们暗自冷笑,退出帅府。
第五天,陆逊召开第二次军事会,参会众将都懒洋洋的。陆逊对大家说:“我承奉主上命令,总督督军,现命各位继续坚守,如有不遵者,将以军法处置。”老将韩当说:打退蜀军,宜早不宜迟。你身为大都督,一味坚守,必是让吴军坐以待毙。我等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望都督调拨军马,分头征进,以图大事。大家越听越激昂,都应声而言:“韩将军言之有理,我们都愿意决一死战!”
陆逊听毕,掣剑在手,厉声说:“我虽是个读书人,但今有幸蒙主上重托,就必定尽我所能,击退蜀军。所以诸将必听我军令,等待时机,不许妄动,如有违令者皆斩!”众将军无言以对,愤愤退出帅府。
吴蜀两军对峙从公元222年正月一直拖到六月。陆逊日日坐镇大战坡,观察天气及蜀军的变化。到了酷热的六月,连着二十多天没下雨,东南风顺江而刮,卷起三尺高的浪花。大暑过后,陆逊在大战坡帅府召集第三次军事会,他向众将宣布:“只在今、明两天,即向蜀营进攻。”哪知将士们都不以为然的说:“要打刘备,早就该动手。拖了这么久,让他们推近了五、六百里,现在打不会有好处。”
陆逊向大家解释说:“开战之初,敌我两军力量悬殊,且蜀军士气旺盛,我们区区5万人不可能轻易取胜。现在拖了半年,蜀兵在军营里虫叮蚊咬,草枯树黄,极为疲劳,战斗力被大大削弱。今天晚上,你们每人带好用干竹子茅草裹的火种,于三更前埋伏在敌营周围,一到三更,放火烧营。”当天夜里,猇亭军营、荆门山军营一齐起火,火势随着猛烈的东南风沿江向西而刮,前后火海象两条火龙朝西奔跑,等刘备发现烧营时,已来不及对付了。仅仅几天内,刘备20万大军,烧的烧、逃的逃,全线溃败。刘备败回白帝城后,便病倒了。他又悔又恨地说:“让我败在一个书生手里,真是天意作恶呀!”
从此,这片岗地,便被称为大战坡,以称道足智多谋的陆逊。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围棋故事:换子逐客
围棋故事:换子逐客 换子逐客唐代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吕元应一日正与门客下棋,送来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处理。吕元应...
- 历史典故:姜太公钓鱼
历史典故: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时,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
-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心胸宽广就会长胖吗?我们误解了多少成语?1、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就会长胖吗?曾子是春秋末期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