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故事
话说苏轼在杭州通判时,刚过中秋,有一天坐堂,一个年轻商人呈上一张状子。
上写:“原告人钱大,状告孙三欠钱不还事。”
他便问钱大说:“孙三欠你多少钱?”
钱大回答说:“孙三春天借了绫绢钱三千,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半年,一分钱没有给呢,恳请苏大人做主!”
苏轼命人传来孙三。一看,原来是一个瘦小的老头,衣服也挺破旧。
苏轼问道:“钱大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三千,可是真事?”
孙老头谦恭地回答说:“欠钱是真。”
“既然是真,为何过期未还?”苏轼继续问。
孙老头一脸愁苦色,低声说:“不是小人有意赖皮,实在是无力偿还债务。”
“既知无力偿还,当初为何借债?”苏轼问道。
孙三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料到知扇子做好后,遇连雨天凉,一时无法卖出,所以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实在,就发动了怜悯之心。他想了想,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拿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
孙老头听说大人有办法帮自己还债,非常疑惑。但想到苏大人是朝廷命官,应该不会戏言。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箩筐,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毛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写了来杭州之后写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草或楷,或者加些松石,或者画几株枯草,每把扇子上都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一个时辰之后,全部画好。苏轼吩咐孙三道:“快领去发卖,偿还钱大的绫绢钱。”
孙三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的良苦用心。
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钱大见有苏大人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孙老头来还钱。
虽然已经是中秋时节,久雨之后,突然晴暖起来。
孙三马上开门营业。苏轼本是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大名人;很快,四十把扇子都是高价卖出,刚刚三千钱,还掉了钱大的欠款。
说来也怪,自从苏轼帮助孙三画扇还债之后,孙三的店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大,“孙三记”遂成杭州著名的特产。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
- 历史典故:中山狼
导语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 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
葛贤,即葛成,织工。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斗争的领袖。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欢迎各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