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通用十篇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练习、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如何写出优秀的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
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台北
②台中
③高雄。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2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3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4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5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6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7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3.经纬度位置与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四至点)
2.面积
“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回忆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濒临的是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海岸线漫长。大洋的边缘是海,那么我国濒临的是哪几个海呢?
(学生读图)
[教师归纳]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教师讲解]渤海与黄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是台湾岛南端与闽、粤大陆海岸分界处的连线。黄海、东海和南海属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海港。
我国的领海指的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按照这个规定,其中渤海是内海,另外三个海是边缘海。(注: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另:除了渤海,我国内海还有琼州海峡。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南海诸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等重要的半岛、岛屿和群岛。
[总结]我国共有大小岛屿约5000多个。
思考: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最终明确:中国既不象英国那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政区图”
1.指出我国陆上共有15个邻国:东面的邻国有朝鲜;北面的邻国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面的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邻国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西南的邻国有印度(中印边境西段)、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中印边境东段);南面的邻国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2.说出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总结]从上述内容,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位置、面积、临海和邻国等知识,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位置优越,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板书设计]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濒临的海洋与漫长的海岸线
2.我国的领海
3.我国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国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探究活动
1.关于“中国的范围和位置”的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析:读图“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会有如此大的晨昏差异?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总是不变的吗?(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所跨经度范围较大,地方时相差四个小时,而日出时间却是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准的,因此两地的晨昏差异比较大;但同时还要从两地的纬度上来看,因为纬度也会决定日出的早晚。夏季,处于高纬的乌苏里江白昼更长,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大,到了冬天,这种差异会相应减小。)
2.关于“中国的领海”知识的学习,可以利用思考题来完成:读中国政区图,通过量算说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提示:注意计算领海的范围要从海峡的两边算起,不能只计算一边。)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8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地理八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精选推荐
- 高一地理教案推荐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
-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通用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 德国地理教案(合集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
- 地形与地势地理教案通用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 初中地理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
- 地理教案《澳大利亚》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
- 地理矿产资源教案通用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
-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万能热门15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怎么写出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