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2025-01-14 07:37

(实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与《病起抒怀》两首诗的对照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分层教学目标:

1.下限目标:基本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带着个性体验读通全诗。

2.上限目标:能从多角度地去体味诗人悲的情感,能从个性化的诵读中深切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再读一遍题目

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

【个别化教学:这里重点关注陈丽萍、霍达、成郑杭义等弱势学生,把回答较为简单问题的机会首先给他们。】

【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

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个别化教学:特别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陈丽萍、单莉英同学,同时关注自控能力不强的汪俊杰、安浙园同学,督促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1)指名读,正音。

【个别化教学:朗读的优先权给中下学生,关注陈志鹏、单莉英等朗读基础较差的同学。】

(2)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

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个别化教学:回答问题的机会首先给姜梦雪、陈璐、蒋彦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不太主动发言的同学,其次再给徐泰隆、季悦、蒋卓青等强势的同学。】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考虑到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同学,难度小的问题优先考虑弱势同学,略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同学来回答,然后由强势学生来提升。】

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

5、祭什么意思?

是的,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里,他是在向儿孙们交代自己的身后之事啊。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诗意的时候随机结合学习生字祭,着重学习字形及字义。】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796年前那个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夜,走进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走进这首千古流传的《示儿》绝唱吧。

三、疏通诗意。

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下面的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

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设计意图:时代背景的介绍能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

问:孩子,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

(空,悲)

板书:悲

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

【个别化教学: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字,可考虑由中等生来回答,为什么悲,有一定的难度,可考虑由强势的季悦、蒋卓青、张美华等同学来回答。】

【设计意图: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是在理解诗句意思后对诗人情感的极好把握。抓住悲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

【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颜晓蕾、陈璐、姜梦雪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季悦、朱瑜、袁婕等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霍达、陈志鹏、俞凌峰等同学模仿着读。】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解释诗意

板书:无忘

家祭无忘告乃翁啊。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

【个别化教学:诗的意境的想象先考虑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的徐泰隆、徐昊诚、杜婷婷同学先来,之后,让不太爱发言的但有学习能力的蒋梦杰、袁涛、范佳琳等同学来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

【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同学模仿着读。】

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

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

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

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提问,发现诗中看似矛盾的万事空与无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使教学引入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环节。】

四、互文解诗

1、让我们来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出示:《病起抒怀》

这是在陆游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引入诗人的另一首诗《病起抒怀》,与《示儿》互文解诗,使教学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

2、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大致读懂它。

3、这首诗里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句?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作为一个被削职罢官的平民,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在《示儿》一诗中,我们分明看到,他何止是位卑时不敢忘忧国,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死后不能忘忧国)引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