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让别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明白、清楚的人。小编收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yǐqíhūnhūn;shǐrénzhāozhāo
[释义] 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让别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明白、清楚的人。
[语出] 《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正音] 昭;不能读作“zhào”。
[辨形] 昭;不能写作“召”。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句、宾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其实大家心里早已清清楚楚;可他还是不停地解释;真是~。
[成语故事]:
原文: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翻译: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解析:我们今天说:“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相反,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吗?而且,孟子说得好:“缘木求鱼虽然得不到鱼,但却没有什么后患。以你的所作所为追求你想得到的,越是努力,越是后患无穷。”(《梁惠王上》)这段批评粱惠王的话,移在这里来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真是准确极了。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专,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
[造句]:
(1)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大可能的。
(3) “正人必先正己”,美英两国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显然是无稽之谈。
(4) 定位上的被动,直接带来宣传思想工作有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于许多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模棱两可,说不明白,甚至只能是“矮子看戏,跟着叫好”。
(5) 学习要沉下心来,岂能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过日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习要高度自觉,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就在我们身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总在那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 这样,才能在做意识形态工作时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 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
(9) 若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会贻误工作、贻误大事;另一方面若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
(10) 国学传播现在要防止的,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问题,二是以振兴国学为诱饵,骗人钱财,误人子弟的现象。
(11) 有些领导干部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就急着开会部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
(13) 蔡大人目下,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百川当知之!
精选推荐
- 成语故事作文精选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