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袍加身的成语故事
有关黄袍加身的成语故事
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小编收集了黄袍加身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释义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加身”,意思是被部属拥立为帝王。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先后攻取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十四州,为后来北宋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历次征战中,出身将门的赵匡胤,战功卓著,深得世宗赏识,被破格提拔为义成军(军,是当时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州或府)一节度使、殿前都指挥。
这时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契丹,经常骚扰后周边境。公元959年春,世宗亲征,命赵匡胤为水陆都部署,率领大军先行。
契丹的莫、赢、易三州守将,见周军来势迅猛,难以抵敌,纷纷.不战而降。赵匡顺利进入瓦桥关
随后,世宗统率禁军赶到,大宴群臣庆功。席间世宗宣称:“朕志在削平南北,统一中国。今当初夏,正宜乘胜前进,直捣契丹都城。”当即派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疾速进取幽州。
不料这天夜里,世宗突患寒疾,自觉头晕日眩。过来两天,仍不见好。诸将要劝他回京,一时未敢进奏。赵匡胤奋然道:“主上寒疾未愈,若契丹兵大至,反为不美。待入请主上还京。”
世宗准了赵匡胤的奏请,大军回到周都沛梁‘今河南开后,将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从此,赵匡胤威名更加显赫
不过十儿天,世宗的病情加重,于是召宰相范质进宫,要他好好辅佐储君
这天夜里,三十九岁的周世宗死了。七岁的梁王柴宗训立为皇帝,二十出头的继后符氏尊为皇太后。
新君即位,文武朝臣各守原职,唯独赵匡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兼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副都点检。两人本是知交,现在格外亲密,常常秘密议事。
第二年新春,群臣正在庆贺元旦,忽有真、定二州派人飞报朝廷,说北汉与契丹联兵进犯,声势很大,盼发重兵防守边境。
符太后闻报大惊,急召范质等商议对策。范质奏道:“赵匡胤忠勇,可作统帅;慕容延钊晓悍,可作先锋。再命各度使会集北征,统归赵匡胤调遣,定可旗开得胜。”太后准奏,即命赵匡胤集各路兵马,早日北征。
慕容延钊挑选精锐,先行起程;赵匡胤会齐大军,随后出发。谁知这时京城里纷纷扬扬,到处传说皇上年幼,北兵犯境,诸军无主,将册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
大军进到陈桥(在今开封东北二十里),夕阳西下,赵匡胤下令宿营。说也凑巧,这天气象反常,太阳下面有团黑云,给人一种幻觉,好象另是一个太阳。
前部指挥使苗训素习天文,见此异景,伫立远望,赵匡胤的侍卫有事来找
楚昭辅有事来找苗训,苗训对他说:”’你看,一个太阳沉没了,这预兆周帝应退位;一个太阳霞光万道,这象征着点检应为天子
二人回营把这话告诉别人,顿时当作一件异事,纷纷传扬开来。全军到处议沦,尽道天上显示预兆,点检赵匡胤为天子
都指挥领江宁军节度使高环德,见军心已向赵匡胤,首先倡议道:“‘主上幼弱无知,大敌当前,我等虽出死力,谁人知道。不如上应天意,下顺人情,先册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就这样赵匡胤做了皇帝。
精选推荐
- 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
- 六出祁山的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
-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
- 羊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自家的羊圈里养了很多羊,有天早上忽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窟窿,羊也丢了一只,大家猜测可能...
- 如坐针毡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
- 神不知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神不知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天知地知 【反义词】...
- 青蝇吊客成语故事
【注音】qīng yíng diào kè【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
- 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坑儒焚书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