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掘地见母【通用2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掘地见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典故:掘地见母 1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姬寤生)因其母武姜帮助弟弟共叔段谋夺王位而对母亲产生不满。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与寻常不同(据说是倒生,即脚先出头后出,惊吓了姜氏),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嫡长子,所以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
共叔段谋反:武姜替叔段请求封地,先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襄城,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
庄公平叛: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庄公发誓:这样一来,庄公对武姜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并把武姜送到城颍(今漯河临颍)居住。
颍考叔劝解: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提出“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
母子相见:颍考叔迅速行动,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庄公和母亲在地道中相见,两人相拥而泣,冰释前嫌。庄公进入隧道后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则回应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历史典故:掘地见母 2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以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精选推荐
-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1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
- 中国羊的神话典故(精选三篇)
导语:中国神话内容丰富多彩,在流传至今的众多神话故事里,羊经常是主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
- 谦虚的历史典故
导语: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
- 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
- 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 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
-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
- 历史典故:中山狼
导语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 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
葛贤,即葛成,织工。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斗争的领袖。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葛贤痛打税监的历史典故,欢迎各位读...